办理银行贷款为什么要找中介?

发布时间:2020-11-26 发表于话题:跟银行贷款3万容易吗 点击: 当前位置:龙发金融 > 财经 > 银行 > 办理银行贷款为什么要找中介? 手机阅读

坐标武汉

之前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请原谅我这一波复制粘贴。


很长一段时间,我所在的这个行当,都会被人误解,冷眼。。可能像我们这种,做服务行业的,本应是这样。新的民法典公布后,我们有了一个新名字,助贷服务。

再说一遍吧,我们现在做的会融集团,是集融资咨询、财税咨询、法务咨询为主要业务,为小微企业解决各种问题的服务型公司。

集团旗下的融资咨询部,是专为融资咨询提供解决方案的部门,通俗一点就是助贷服务,再平常一点就是“中介”。

今天我所讲的,就是这个融资咨询业务模块。


其实我们也很能理解站在客户角度,在遇到不专业的中介机构时,会觉得“毫无价值”“不如自己上”“浪费钱”的感觉。各类中介行业中也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想贷款的客户,可以尝试把这篇作为一条及格线;用以考量给你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同行们也试试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到以下,贷款中介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信息整合

方案规划与包装

渠道关系维护

职业操守


一、信息整合

贷款客户,如果肯花时间,理论上确实可以搜集到全部的市场信息,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因为真实场景往往会是这样:


客户A是一名企业主,想办理一笔经营性抵押贷款,觉得与其交给中介,不如自己趟一遍,反正银行也就那么多,我们就假设20家好了,A的认知里,寻访20家不同银行 = 获取全部银行产品信息。真的迈开腿走进银行时,可能会得到以下答复:

抱歉...我们是网点,贷款只在分行受理,最近的分行在xxxxx

您的公司注册多久了,6个月?哦不好意思,我们只能受理1年以上企业,慢走

您的企业流水有多少?500万。哦不好意思,我们最低要求1000万,慢走

(找到一家可以做的 盘了半天方案)哦对了顺便问下,您企业是做哪块业务的?什么?物业管理?慢走...

您的情况我清楚了,请下载我们的线上App,xx板块下面有相关的贷款产品,您可以自行查询呦亲~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 各方面符合情况 客户经理殷勤的带你到会客室 沏上茶水)您的这个情况 如果想办理到xx额度 需要在我行办理一笔保险业务 我给您详细的讲一下 @#¥#@¥@#%

(大堂经理)emmmm.....emmmm....我去帮你喊客户经理.....

这是根据某行客户经理阐述,我们自行总结的,一般是不会对外的。我们会根据客户情况,直接安排合适的产品

这只是市面上所有银行其中的一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某一个产品

这是我做的22家银行的产品文件夹(与公司的相比,有些产品,还没来得及更新,公司的可能更加全面)



银行的客户经理也不是要瞒着客户,而是在他看来,确实没有必要把这样一份,巨细无遗的文字信息递到客户面前。

常规来讲,客户是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消化这样一张表格的。

信息的整合,在很多人来看就是一个索然无味、毫无难度的工作,但是整合工作,除了简单的收集,还需要根据面向的对象,做二次加工,深度的解读和分析。

这也就是为什么工商信息随手可查,却有了企查查天眼查,财报信息随手可查,确有了众多会计事务所。化繁为简,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工作量与试错成本。

但作为一名融资咨询的从业人员,我也确实认可,信息由不透明走向透明,是大势所趋。

尽管信息整合需要付出精力,但是这部分的价值,会越来越多的随着信息技术手段、机构的竞争,而慢慢趋近于0,最后贷款机构所比拼的,是下面两项。


二、方案规划与包装

时间要花在刀刃上。

为什么需要规划,节省成本 + 规避风险。

我们遇到的很多客户,会提这样的需求:贷款要多、利息要低、年限要长、还款要少。对此,我们也只能微微一笑....

很多客户啊,虽然成年了,但是不懂取舍的概念,不知道世上没有“既要又要”的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贷款多与还款少、年限长与利息低,就是此消彼长的存在,难以兼顾。

只能通过对个人情况的分析,做到相对合理的平衡,找到最匹配需求的产品。

而很多时候,有些贷款机构是不帮客户做分析的,上来就问:要贷多少钱?家里有房吗?企业有流水吗?征信有问题吗?都ok是吧,推荐你做xx这个产品....

客户不懂的情况下,也就接受了,双方迅速达成了短平快的合作,但其实是完全有可能通过详细的分析,帮客户梳理出更优质的方案,节省客户的成本。


举个之前的例子:

当时某行一次抵押利率4.3%,二次抵押利率5.5%,都是先息后本5年授信的产品。

客户B,企业主,由于经营需求,要做一笔80万的经营贷,可抵押物是一套市值150万的房产,剩余20万按揭贷款未还清。


短平快的方案:

瞄着80万的贷款需求,将150万房产进行二次抵押,二抵成数较低,好一些的能做到房产市值6成减去按揭余额。于是二抵的贷款额为:

150w x 0.6 - 20w = 70w

少10万怎么办呢?再给配上10万的信用贷,利率7字头我们按7%算好了。总计办理时间两周。


第二种方案:

首先还掉20万的按揭余额(可能存在过桥0.15%/日计算),清房再抵押,属于一抵,一抵的好处是成数较高,一般可以做到7成,额度可以到105万(很多银行封顶1000万),且利率一般低于二抵的利率,总计的办理会更长,三周左右,因为要包含结清按揭的过程。

这两个方案,理论上会存在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计算,就要通过中介反馈给客户,完全可能存在的一个情况是,用时间换成本。


计算一下所有费用:

70Wx5.5%x5+10Wx7%x5=22.75W

100Wx4.3%x5+20x0.15%x7=21.71W

两种方案最后的还款利息,差了足足1万块。

而且今时不同往日,今年很多银行的一抵二抵年化利率都可以做到4字头,那方案一又会成为相对优势的方案。

这是关于贷款规划的最简单的一个案例,贷款中介最后呈现单一的方案给客户没有问题,但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个算盘,尽可能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盘算出成本最优的方案。


而关于规划中的规避风险,这在也说一个实际情况的案例。

经常有企业主吐槽,觉得在银行面前,自己的身份不如白户,贷款很难贷。

银行内部,针对贷款客户确实存在鄙视链,但并不是个人>企业

而是:有稳定还款能力的企业 > 有稳定还款能力的个人 > 无稳定还款能力的企业 > 无稳定还款能力的个人

看出问题了吗?问题不在于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在于你是不是有稳定的、已验证的还款能力。

而在“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的大前提和商业银行要兼顾自身利益的小前提下,“有稳定还款能力的个人”只要成为企业,就会瞬间变成深受银行青睐的一类优质客户。


再次强调,“有稳定还款”值得大写加粗,这也是我们在办理过程中,需要审慎把控的一点。


个人获取企业主身份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入股/收购一家公司

2.自己注册一家公司

3.企业股东/法人出具证明(实际办理过程中,认可此类方式的银行较少,暂且不谈)

看过一篇同业前辈的推演,简化点说给大家风险是什么?

站在贷款人角度,风险有两项。主要都是针对第一种入股/收购的情况,这两项面临的最坏结果都是抽贷,断贷(就是银行不给企业续贷)。


1.经营风险

可能是公司实际经营不善直接导致的,也可能是公司前期所提供担保证明的贷款人中,有人无力还款牵连公司而间接导致的。

前者的情况包含偷税漏税、未按时申报、异常属地异常、拖欠工资被诉等等。

而后者这类间接影响更可怕,风险系数与公司担保人数呈正比。

有些中介公司,会找一个专门的壳公司,为多人提供过担保,如果其中一人出现问题,可推测一下连锁反应:

公司给A、B两个客户提供实控证明,A断供,银行催讨无果,将壳公司拉入黑名单,公司征信报告上出现担保逾期记录。

B还款正常,但B的银行做例行贷后检查时,发现给B做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征信上有担保逾期记录,银行可能会来找B的麻烦。

B的两难境地。如果提出和这家没关系,就变相认可当初申请经营贷编造的故事,落得“骗贷”之实。如果B承认这家公司是他的,那他就要为一个陌生人的错误买单。

2.系统性风险

经历过2018年消费贷抽贷的客户,相信现在还是心有余悸的。当时由于“去杠杆”,检查组进驻各家银行,针对可疑的贷款去向,要求客户提前还款,强制结清。假设历史重演,再来一次“去杠杆”的清查,有三类行为会非常危险:

放款后资金回流到自己账户放款后几个月内出现购房贷款记录提供担保的公司给非常多人出具过担保,放款集中度高

但是你说跟银行、注册公司、代账公司、放款机构、交易中心这些明显的上下游机构,我们有更紧密的联系,对于我们递交的客户,他们给予更高效的对接,我认为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这就像是采购和供货商的关系,采购方,长久量大,供货方,价廉质优,一旦这样的合作建立起来,相互的亲疏关系天然要比没有深度合作过的第三方更加紧密,因为彼此有过业务往来和信任检验。

所有关系中最多正向循环最少事后负担的,是交易关系。市场最残酷但也最善意。

亲疏的建立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我们一直有志于找到那些最优质的的客户,以最高效的方案帮他们解决问题,与其说是我们有关系,不如说是我们的筛选标准,让上下合作的关系,相互成就。

而且,现在市场变化非常快,我们往往会从银行了解到更加准确的一手消息,就前段时间“XX银行”泄露客户信息,新闻一出,产品就有所调整,下午我们就收到了准确信息,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四、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这个说法,听起来务虚,实际上可能是几项里面最重要的价值,包含两方面:


1. 我们有底线,拒绝唯利是图,对明显不适合业务或来意鬼祟的客户说“不”

很多客户的资料拿到我们面前,不是“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做”的问题。

我们尊重每一位客户的自由选择,但前提是大家对公序良俗的准则保有基本的敬畏。我们从不立志做一家“全能”型、号称什么单子都能做的机构,明显违规逾矩的案子,我们放弃,并且在放弃的同时,也会规劝客户,不要踏红线,可能的风险会有哪些。

客户可能是不懂、可能是在别人那里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可能是有心为之,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希望到此为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信用卡TX。我个人旗帜鲜明的反对靠信用卡TX去做所谓“投资”的人,身边见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不懂“信用”和“征信”的价值,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做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

他们的典型特征是:年龄小、经验少、爱折腾。对于类似情况,我会说首先信用卡业务我们不熟、也不做,其次我建议你就是老老实实把钱还上,尽快把征信恢复成正常状态。


2.专业自信,可以拍着胸脯说“但凡遇到与别家不一致的说法,以我为准“

“以我为准”,但不需要做些同行相轻、腹诽他人的事情。这四个字需要足够的专业沉淀,既然做了这一行,或者说不管做哪一行,都要有长久的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的信念,希望与各位同业共勉。

本文来源:https://www.longfajr.com/info/144544.html

标签组:[银行] [企业贷款] [银行贷款] [客户信息] [产品方案

财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