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数字网格”强服务!看这家农商银行如何实现普惠金融与零售转型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21-02-01 发表于话题:农商银行30万随借随还 点击: 当前位置:龙发金融 > 财经 > 金融 > “红色数字网格”强服务!看这家农商银行如何实现普惠金融与零售转型完美结合 手机阅读

导 读

得零售者得未来,发力零售业务已成为中小银行共识。然而做零售业务必须要找到“方法论”,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创建的“红色数字网格”实现了普惠金融与零售转型完美结合。该行以敏锐市场嗅觉抓住“微网格”契机,通过党建嵌入金融服务,打开了零售新天地;积极对接政务数据,整合数据资源,构建数字网格化村级平台,以数字赋能破解零售“堵点”;实施网点转型,建立了以网点为阵地、以产品为抓手、以社区银行为推广,并配套绩效考核等全方位的零售业务体系。海宁农商银行创新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零售业务高速发展:上半年,各项存款余额512.06亿元,比年初增加79.47亿元,增幅18.37%;各项贷款余额346.60亿元,比年初新增70.54亿元,增幅25.55%。存款增量在浙江农信系统81家行社中排名第5,存款增幅排名第2;贷款增量排名第5,贷款增幅排名第1。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首席记者 胡宏开

通讯员丨张华良 程 涛

数据是业绩的真实记录者。

各项存款余额512.06亿元,比年初增加79.47亿元,增幅18.37%;各项贷款余额346.60亿元,比年初新增70.54亿元,增幅25.55%。

这是浙江海宁农商银行上半年交出的靓丽成绩单:存款增量在浙江农信系统81家行社中排名第5,存款增幅排名第2;贷款增量排名第5,贷款增幅排名第1。

循着这份“5251”成绩单,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走进海宁农商银行,探寻其数字背后的经营之道。

“微网格”

打开零售新天地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在海宁农商银行董事长闻渊看来,做零售银行也同样需要找到一个“支点”。

海宁农商银行创建的“红色数字网格”,为该行实施零售转型打开了新天地。

图为海宁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开展微网格农户走访。

网格化管理在金融业不是新鲜事物,但真正把金融服务嵌入微网格,并赋予“红色”“数字”两大元素,及做出成效,海宁农商银行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海宁农商银行分管零售副行长叶冬飞告诉记者,开启微网格金融服务是海宁农商银行一大创新,即通过建立微网格长金融服务机制,打通基层微网格治理“毛细血管”,为该行全面开展网格化普惠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疫情期间,当地政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以社区为单元的网格中划分了更细的微网格,形成了1.2万个社区微网格和1927个企业微网格,这也为海宁农商银行在微网格中嵌入金融服务提供了灵感和契机。

虽说农商银行具有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优势,但1.2万个社区微网格和1927个企业微网格对于800余名员工、70家网点的海宁农商银行来说,要做深做透并非易事。

如何突破?闻渊给出了两个字:聚力。即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联盟”,将业务嵌入到社区、企业的每个“毛细血管”。

海宁农商银行党委积极与海宁市委组织部沟通对接,深化政银合作,打造红色联盟“共同体”,在全市范围建立党建三级联盟体系:

总行党委、市委组织部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有关部门建立“组织党委协作联盟”;各支行党支部、乡镇(街道)党委和所辖各村(社区)建立“红色支部共建联盟”;各支部党员与各村(社区)微网格长建立“金融村官结对联盟”。

在对接社区微网格时,该行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派驻首批252名“金融村官”驻村(社区)成为微网格成员,主动与全市1.2万名社区微网格长等关键人建立联系,并为其“量身定制”了“网格连心贷”信贷产品,该产品具有“申请快、额度高、利率低、还款活、用途广”的特点,通过丰收互联线上签约,在合同期限内,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推广期内可享首贷免息一个月优惠。

图为海宁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开展“网格连心贷”宣传。

该行通过精准服务辖内1.2万名微网格长等网格关键人,并依托其触角深耕每一位村(社区)客户,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了区域全覆盖、客户全触及、市场全掌握,实现了以人为核心全方位普惠金融与零售转型完美结合。

不仅如此,海宁农商银行还把金融服务村(社区)微网格模式复制到企业园区中。

该行依托全市建立的1927个企业微网格,以党建共建为抓手,与小微企业、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建立党建联盟,各支行加入到各镇(街道)组团服务队,与中小微企业、社区街道结对,实施分类精准对接。

地处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的海宁农商银行马桥支行,在这里,记者看到众多“红色”元素。马桥支行行长张翔告诉记者,为了全面对接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的600多家企业,马桥支行联合街道、市场监督、税务、环保等各部门组建“红色联盟”,打造以“红旗路”为中轴、辐射园区小微企业的“红色引擎”抱团助企新模式——“红旗路党建综合体”。

在企业微网格中,海宁农商银行还联合税务、供电建立“3+3+3+3”点对点服务机制,即党建工作三方结对、网格服务三方联盟、惠企政策三方联动、企业数据三方共享。每个企业对应一名税务、供电、信贷员作为网格员,线上服务“即接即办”,线下帮扶“全程跟踪”。

图为海宁“税电银3+助企红色联盟”开展共同走访。

海宁农商银行通过“聚力”“合力”,以敏锐市场嗅觉抓住“微网格”契机,嵌入金融服务,并依托“党建联盟”,建立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实效性强的党政银企战略合作微网络体系,推动了业务高速发展。截至10月末,该行个人贷款新增11483户、金额25.9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新增795户、金额65.85亿元。

“数字”赋能

破解零售“堵点”

零售转型除了理念方向正确、市场目标明确,还必须要做到精确施策、精准营销、精细管理,而这离不开数字赋能。

遵循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创新、数字化融合趋势,海宁农商银行专设“数字推进部”,依托省联社“大平台+小法人”的科技平台建设,通过赋能“红色数字”网格,不断破解零售“堵点”。

图为海宁农商银行召开数字推进会议。

构建数字网格化村级平台。海宁农商银行积极对接政务数据办、金融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借助省联社科技力量,在全省农信系统中首次构建数字网格化村级平台。该行在整合市农业农村局优势资源基础上,逐步将合作版块拓展到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民政局、医保、人社等部门,建立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为核心,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云服务”。截至10月末,数字网格村级平台已设置走进社区、乡村治理、阳光村务、服务指南、普惠金融、通知公告和村民信箱七大综合板块。

“线上+线下”赋能数字营销。数字网格村级平台的构建,实现了辖内“全客群”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对此,该行按网格将客户归属到支行、网点及营销人员,通过系统数据分析,精准筛选客户,并结合客户差异,匹配不同权益,实现人员、网格、服务匹配管理。以此同时,该行依托“系统应用+明星产品+数据分析”线上“三驾马车”,并充分发挥金融村官、微网格长、普惠金融联络员、乡贤的“一格四员”线下机制优势,“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体验式营销和口碑式推广。

而在营销客户中,该行又把“浙里贷小程序”运用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全行员工、从上至下开通 “浙里贷小程序”员工专属线上码,利用公积金缴存数据“浙里贷”测额的便利性,线上通过推送及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宣传和推广,线下通过对辖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上门服务、现场引导等措施,对公积金缴存人员开展精准营销,深挖潜在客户。同时,连接Pad应用,实现拜访营销、信息完善、业务办理等现场移动办公。

数字赋能“提质+降负”。为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员工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向改革和管理要效益,该行不断加快数字赋能,实现提质、降负。通过去报表、优流程、强体验,推动基层、窗口、客户“三减负”工作;实施“信贷流程再造”工程,加快推进“信贷工厂”模式应用落地,推动实现“四化两分离”,即中后台工作集约化、信贷档案电子化、办贷流程无纸化、抵押登记办理线上化,营销放款岗位分离、对私对公人员分离。办贷分离试行2个月来,客户经理营销走访时间较试行前提升50%以上。同时,建设数字化督导体系,直观展示各项业务情况、分层分类考核情况,为总行、支行及网点决策提供更加直观、清晰的数据呈现,全力支撑业务经营过程管理。

图为海宁农商银行数字化报表开发场景。

网点转型

打破隔在客户间的“玻璃门”

零售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海宁农商银行以党建为引领、以网点为阵地、以产品为抓手、以社区银行为推广,并配套绩效考核全方面推进。

而在推进零售转型中,海宁农商银行又把深化网点转型升级,优化服务方式作为关键一环。在闻渊看来,只要真正走进客户心里,服务到位、感情到位,业务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

为此,该行把实施网点转型、推广社区银行作为服务客户的重要“着力点”,改变柜员过去“朝南坐”的思维,打破员工与客户间的“玻璃门”,走出缚束的三尺柜台,走到客户身边。

图为海宁农商银行社区银行服务场景。

在具体实施中,该行以网点“轻型化、智能化、人性化”为目标,围绕城市、商圈和农村社区三类标准,推进网点撤、并、整,全面构建定位明晰、功能互补、轻型高效的城市、商圈、农村“三大社区银行”模式,实现网点柜员走得出、跑得勤、聊得来、留得住。

坐落在海宁市海昌路的海昌分理处,今年6月改造后,成为第一个转型试点的社区银行。该社区银行负责人钱仲宇告诉记者,社区银行主要经营吸收存款、理财、保险、代理等业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并配合走访、咨询、宣传等方式,不设现金柜台,配备超级柜员机等自助机具办理各类业务。

在海昌分理处,记者看到,原先装有防弹玻璃的高低柜被客户活动区、智能金融服务区、异业合作服务区、客户洽谈茶水区等众多功能区所取代,前来办理非现金业务的居民络绎不绝。

图为客户在社区银行通过智能柜员机办理业务。

钱仲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海昌分理处改造成社区银行前,有四名员工,只有存款业务,无贷款业务,网点属于负债经营。现在是一名网点负责人、一名理财经理、一名大堂经理,共三名员工,网点负责人和理财经理长期深入社区拓展营销业务,大堂经理负责厅堂内营销工作,并指导客户使用自助机具等业务。海昌分理处改为社区银行5个月来,新拓展客户948户,营销低利率存款5010万元,发放贷款2289.8万元,预计每年较改造前节支创收超百万元。

为推进“社区银行”,促进辖内银行网点向零售业务转型,该行从网点设置、人员配备、网格管理、绩效考核全面综合推进。目前,该行已改造完成社区银行3家,并计划在未来2年内将37家只有存款业务功能的网点全部改造成多种功能业务的社区银行,让网点员工不在厅堂就在社区网格中。

“网点一转天地宽”。

网点空间布局的变化使以前的柜员从“防弹玻璃”里走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客户交流,业务融到客户中。社区银行不仅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而且员工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员工在高效工作、快乐工作中充分展示了自身价值。

记者视点:

零售转型必须找到“方法论”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记者 胡宏开

得零售者得未来。

海宁农商银行实施零售转型尝到了“甜头”,“5251”的成绩单,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海宁农商银行在零售转型中蹚出新路,至少带来三点启示:找到“载体”、学会“聚力”、服务“下沉”。

做小做散、发力零售业务已成为中小银行共识。然而,做好零售业务关键是要找到“载体”。

海宁农商银行实施零售转型的“载体”就是嵌入“微网格”,通过开启微网格金融服务,打开了零售业务“新天地”。

疫情期间,就在许多农商银行无法进行更多的外拓业务时,海宁农商银行却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当地政府为做好防疫工作在每个社区划分微网格契机,积极对接1.2万个社区微网格长和1927个企业微网格长,做到了金融服务“格中有格”,把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企业的“每个角落”。

找准了“载体”后,在员工和网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深耕微网格?海宁农商银行学会“聚力”,凝聚政府力量,在全市范围建立党建三级联盟系统,通过“党建联盟”,嵌入到社区、企业的每个“毛细血管”,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党建强、发展强。

做零售业务需要“线上+线下”齐发力,对农商银行来说,尤其要发挥自身的人多面广优势,加大“下沉”力度,大打“感情牌”,否则就是自废“武功”。在这方面,海宁农商银行把员工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网点转型,打破“玻璃门”,让员工走出来,走到客户身边,走进客户心里,实现了业务增长与员工价值展现的多重效应。

找到“载体”、学会“聚力”、服务“下沉”,可以这样说,海宁农商银行的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为农商银行零售转型找到了具有普适性“方法论”。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制作/吕国旺

本文来源:https://www.longfajr.com/info/190297.html

标签组:[金融] [银行] [农商] [金融服务] [社区功能] [银行网点] [联盟标准] [社区金融] [社区银行] [网格系统

财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