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金贷之王扩张内幕曝光!P2P原样照抄,还有活路吗?

发布时间:2021-02-01 发表于话题:捷信贷款 点击: 当前位置:龙发金融 > 财经 > 金融 > 中国现金贷之王扩张内幕曝光!P2P原样照抄,还有活路吗? 手机阅读

原创首发 | 时代周报(Timeweekly)

文 | 贾敏 杨淑婷

网贷行业面临巨大危机。现在,他们正试图进入另一个领域,那里和曾经的P2P行业,有着高度的相似。

近期,北上广深等多地,陆续地公布了P2P清退名单及指引。紧接着,包括北京地区在内的多地监管部门约谈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清退P2P支付结算业务,并提交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清退时间表。这意味着,P2P的支付结算通道或将就此被切断。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收到上级监管的通知,要求“审慎为开展P2P业务的互金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已经陆续有银行开始推出或者明确表示退出P2P的资金存管业务。

曾轰轰烈烈的P2P大幕,或将就此进入清退倒计时。

时代周报新媒体(公众号ID:TimeWeekly)了解到,当前不少P2P企业正寻求转型,其中,助贷和消费金融是汹涌的P2P之水最想去的两大方向。

但这些并不代表着转型之路畅通无阻,更不代表变身后的P2P机构,就得以从过往的广泛质疑中解脱出来。实际上,即便是转型到助贷或是消费金融,或许也只是换了另一身皮,赚钱的方式仍然是网贷行业中备受质疑的高利息,这一点,在当前的消费金融行业中,早已有了先行者——捷信。

此前,监管重心主要集中在自融、资金池、虚假标的等违规行为,但P2P出清完成后,这些问题将消失,届时,网贷行业的高利息,以及曾为网贷行业保驾护航的暴力催收等手段,会否成为下一个监管重点?

1

捷克的债主

一路助贷一路扩张

9月初,不少大学陆续开学,同时也是学生们买新手机的时间。有的学生想买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时,可能遇到一些业务员向他们推销贷款分期支付的消费方式。这些散布在各个手机卖场的推销员们,捷克的“中国现金贷之王”——捷信。

之所以说是“现金贷之王”,是因为2018年的国内的消费金融行业中,捷信不仅打败了招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同行位列行业第一,还以185.16亿收入压倒蚂蚁金服的借呗、腾讯系的微众银行,成为收入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中国市场上,目前一共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企业,其中,捷信集团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是最为特殊的一家。

其特殊之处在于,捷信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而且还是行业中唯一的外资独资企业。双重身份之下,捷信又隐藏了怎样的上位之路?

时代周报此前发布的《捷克首富来华放"高利贷": 瞄准中低收入群体, 借贷者达5000万》中,详细报道了捷信的发家史。

捷信消费金融的母公司捷信集团,隶属于捷克最大企业派富集团(PPF集团),其实际控制人为捷克首富皮特·凯尔纳,2019年他的身家达到155亿美金,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88位,而且多年来都是中东欧七国首富。其主要业务即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高利息的小额贷款,这也是皮特·凯尔纳的财富秘诀。

2008年4月,中国正忙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全国气氛热烈至极。在南方的深圳,捷信第一个分支机构悄然开业。此前,捷信在中国已进行4年调研,为其在中国的消费金融业务探路。这时的捷信,早已将捷克和俄罗斯的的消费金融市场吞下。

数月之后,捷信的贷款业务,已经扩展到成都、佛山、广州等地。其主要的业务运作模式,则是如今不少P2P企业正试图进入的助贷业务。

助贷,指的是类似捷信这样自身没有放贷资质的公司,与有资质的合作伙伴合作,以“为贷款提供担保”的形式介入,扮演服务商的角色。

捷信采用这种“资金运用+信用担保”的模式,通过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民生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合作,捷信寻得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

身处小额贷款产业链条的核心位置,但捷信自身并不承担资金筹集,这正是当下众多P2P企业,在面临着市场与监管双重压力时所追寻的存活方式。

但在捷信突飞猛进的发展窗口期,监管层的重点在频频出现爆雷的P2P网贷行业,尤其关注贷款公司自造资金池的违规行为。这些行业一旦出现风险,波及范围广,影响大,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而捷信的助贷模式则相对属于“乖巧”的行列。

助贷模式,帮助捷信避开了监管风险,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也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意料之外的危险。

2

曾帮学生伪造资料申请贷款

2009年底,捷信在全国的活跃客户数已超过15万,日均贷款单量约为1000个,贷款总额为2.6亿元,850多个合作伙伴。其中,捷信在深圳的零售合作网络高达250个,主要为手机提供分期贷款。

其主要的贷款发放方式为“POS贷”,即零售分期贷款,主要面向家电、3C产品。从工业区旁的手机店,到三四线小城的手机卖场,捷信在中国已经拥有近24万家合作销售点,其中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

2010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成为最后一家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获得放贷资格。这张牌照,给了捷信合法的身份,不必再担忧监管问题。不过,试点业务范围仅仅在天津。而在其他城市,捷信凭借助贷模式不断攻城略地。同时,也开始涉入贷款行业的更多领域。

校园贷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3年,捷信率先开始在各地试水校园贷。当年5月1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报道了重庆两名大学生购买手机时,在销售人员游说下使用捷信分期,却“吃了大亏”。

其中一名学生,一共贷款2699元,一年之中,每月需还款339元,总还款额高达4068元。其中,月贷款利率为1.67%,另外,还有每月1.79%的客户服务费率和每月0.77%的担保费率。换算下来,综合年费率高达50.76%。

其中,年贷款利率为20.04%,年客户服务费率更是达到21.48%。同期的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利率水平均低于捷信。例如,北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的利率为11%—15%左右。对比来看,捷信平台仅客户服务费的年化费率一项,就已远远高于其他消费金融的整体费率。

即便捷信平台的贷款利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其业务覆盖范围却远高于其他平台。

事实上,捷信贷款规模飞速放大的秘密,还是在于其不拘一格选客户所带来的高通过率。为了提高放款规模,捷信业务员甚至帮助学生伪造申请资料,使其得以通过贷款资格审核。

《经济半小时》报道的两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学生,由捷信的业务员帮他做了一份假资料,将他包装成在学校培训部的工作人员,月薪2500元,实际上他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生活费而已。通过这样的方式,变身成为有工作的“社会人”,从而拿到了捷信的贷款。

凭借着高通过率,捷信市场规模一路扩张,扩展到重庆、成都、佛山、湖北等地。这段时间中,捷信几乎没有因监管问题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这不代表监管的眼光不会永远不会落在它身上。

2013年,湖北省经信委还曾试图将捷信赶出湖北,原因就在于捷信的高利贷。当时湖北省经信委融资担保服务处处长邹强接受媒体采访时,痛斥捷信利率太高了,“以这样的高利率贷款给学生太没良心”

但捷信的业绩却是一路水涨船高。根据聆讯资料显示,2018年捷信净利润达到4.98亿欧元(相当于39亿人民币),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就达13.96亿元人民币。

3

现金贷之王

利息最高的消金公司

捷信进入中国之初,最重要的业务是面向3C、家电等产品的消费金融贷款。但到现在,捷信收入中最大来源为现金贷。

现金贷款是捷信最大的业务,截至2019年3月31日,占到捷信消费金融业务量的70.5%。

其现金贷的发放模式,也与多年前以消费金融起家之时的做法一脉相承,通过诱导营销抓住顾客,再将消费贷的顾客,转化为现金贷的顾客。

在聚投诉平台,有一位投诉人杨女士便是在捷信分期购买手机后,接到捷信客服推销现金贷款的电话,从而成为了捷信的现金贷客户。她从捷信贷款3000元,最终还款额接近6000元,所偿还的金额相比本金而言,接近翻倍。

另一位投诉人陈先生的遭遇则有些离奇。

根据陈先生自述,他在2017年3月份接到捷信推销电话,称可为其办理手机分期业务,陈先生因此购买一部3000多元的手机,分期12个月,每月还款300多元。但在还款期的最后两个月,又接到捷信推销贷款的电话,手头紧的陈先生同意让捷信为其办理总额15000元的消费贷。

但不久之后的2018年7月,捷信再次给陈先生打电话,告诉他额度提升到65000元,并且办理这项贷款业务后,可以直接从新贷款额中扣除前期未还清贷款。在捷信推销员引导下,陈先生办理了50000元贷款,前期未还清的15000元贷款则以直接扣除的方式,抵消了13000元左右,因此实际到账约37000元。

简单来说,陈先生三次贷款后,实际欠下50000元贷款,但手上拿到的只有约37000元。这50000元贷款分45期偿还,陈先生每月要还款2039.26元。然而,按照陈先生的贷款合同,其年化综合息费率为36%,包括2%的月贷款利率,以及每月1%的服务费。这样算下来,陈先生总共需要还款91766.7元,整体综合费率为83.5%。

在捷信的业务体系中,陈先生这样的回头客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财报显示,捷信68%的新增贷款都于回头客,而它的客户中有40%的人借款超过一次。

从一开始,捷信的运作模式就是吸引那些因为收入太低而被传统银行忽略的消费者,给他们第一笔消费贷款去购买商品,例如电视机、洗衣机。那些及时还款的人,将会被吸引来购买更多的金融产品。

由此,捷信在2018年,与他同为首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中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以13.96亿元净利成为最赚钱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这些利润,与其放贷规模分不开,更离不开的则是其遍布全国的催收队伍,哪怕这些队伍常常使用与部分P2P平台同宗同源的暴力催收方式。

4

暴力催收

会是网贷行业的未来?

捷信的放贷规模与待收规模,都已经到达极高的地步。而捷信对此不甚担忧。因为它还有一支庞大的催收团队。

走出天津火车站,经过著名的世纪钟和解放桥,总路程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天津和平区金谷大厦。大厦的1-6层就是捷信的呼叫中心。按照捷信的说法,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贷后业务”都在这里处理,2017年就有6500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招股书显示,捷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电话代理和实地催收代理,共计超23000人。

但是,捷信的贷后工作却屡屡陷入暴力催收之中。、

6年前央视报道捷信高利息贷款的节目中,就曾提到其“一直打电话”,并且恐吓学生还钱。6年后的今天,骚扰电话和恐吓仍然是捷信催收的手段。

如果P2P行业清退后的需求,集中在捷信这类消费金融公司喷发,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显然将更具规模化、问题也将更加尖锐。相应的监管或许也将跟进。

这些催收手段正如2019年315晚会上曝光的714高炮等网络高利贷非法平台。

2019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等网络高利贷平台的乱象,直指其“要钱更要命”。其中,“要命”环节剑指非法催收。随后三个月里,无论是714高炮类地下现金贷平台,还是所谓“合法合规”的贷款平台,都对“爆通讯录”、“P裸照”等催收行为慎之又慎。

捷信的上门催收队伍遍布全国各地,仅官网上就有200余条招聘外访催收员的信息。这些岗位的工作地点,从中西部的小县城,一路延伸到神农架。

正是这些遍布全国的催收团队,成了捷信以超高费率发放贷款,仍旧高枕无忧的底气。

如今,众多P2P平台、网贷平台在面对清退与存活的抉择时,不少都寄希望于转型为类似捷信这样的消费金融企业,摆在他们面前的首先自然是牌照的限制。但他们仍然希望能够通过助贷等模式,作为持牌消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继续在曾经的老本行里享受红利。

在整治P2P等金融乱象的同时,如何防止现有平台借转型之名,做着换汤不换药的旧事,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编辑 / 绿毛水怪

校正 / 松许

本文来源:https://www.longfajr.com/info/190842.html

标签组:[金融] [p2p理财] [高利贷] [p2p网贷] [催收] [p2p] [现金贷] [p2p模式] [消费金融] [捷信贷款] [捷信客服

财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