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花呗上征信,有的人不上?迟早全部都会上!

发布时间:2021-02-18 发表于话题:类似花呗的小额借款 点击: 当前位置:龙发金融 > 财经 > 金融 > 为什么有的人花呗上征信,有的人不上?迟早全部都会上! 手机阅读

前言

这几天花呗服务升级,要求用户勾选《个人用户信用查询报送授权书》的页面在网上广为流传。大家马上意识到这是花呗数据要开始报送征信系统了,于是各种讨论和揣测也就多了起来。因为不少人发现,是否上报征信,其实是一个可选项,也就是说,是可以选择不上报的。那可以上报或者不上报的原理是啥,差别又是什么,今天财经麦田圈就从央行征信系统的角度和逻辑,来讲讲花呗上征信背后的知识。

要看清花呗上征信的故事,先要了解征信系统是什么

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征信系统,其实做起来也没有几年。最早是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立法真正的开始做全民征信。而在此之前,银行体系内部确实有个数据库,但是限于时代和技术的问题,当时的数据库信息是比较老旧和落后的,基本上实用性不是很高。而到了2013年开始真正做征信系统之后,这个情况就逐渐开始有了质的改变。

2013年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当时这个规定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都觉得这个征信和银行既有的一些数据库,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仅仅是将银行数据库更加的合法化一些。

在这个条例中,要求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个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征信系统,大家的数据都是记录在这个数据库里。也是在这个条例了,明确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这句话是重点,也是对很多互联网业务后续影响很大的一条规定。

正是由于在征信数据库的定位时,有一句明确的表述叫“从事信贷业务“。这句话限定了很明确的数据库的范围。至于为什么当初要加这个条款,目前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在当初的概念中,信贷业务是有明显的范围限定的,并且主要是银行在从事这类业务,而这个数据库也脱胎于银行,所以沿用了相应的规则。

这个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人民银行设立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越发的完善,并且也在不久前进行了改版,也就是常说的二代征信。二代征信上线后,这个叫金融数据库的东西,不再仅仅包含金融的信息,而且对于个人众多重要的信息都有了非常实时的记录和更新,对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花呗上征信的事情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的原因。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花呗要上,有的不用?

要搞清楚花呗到底上不上征信,就要先搞清楚,花呗到底是什么,或者换个表述,花呗到底用的是什么金融产品。其实我们看花呗的《花呗用户服务合同》,就可以很明确,实际上花呗使用了三种金融产品:第一是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第二是商融(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第三是合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在这三种金融产品之中,第三类合作的银行,那是非常清晰必然是会上征信的。因为目前的征信系统是对所有银行都是开放接口的,同样也对银行提出了要求就是所有银行业务,都必须及时的上报到征信系统中去,不管是信用卡还是贷款,或者是在银行系统的数据更新,都是要和征信系统同步的,所以如果是这种方式使用的花呗,那信息就必然会上征信。

而第二类的商业保理公司,目前是没有接入征信的渠道的。就像上面说的,征信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给信贷业务提供风险数据审核支持用的,而当时没有考虑到一些虽然不是信贷类的牌照,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实现信贷类的效果。其中商业保理就是这么一类业务。花呗使用商业保理,本质上是花呗向用户购买商品的商户,购买了商户对用户的债权,所以用户需要及时向花呗还款这样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花呗在中间是通过买卖的关系,实现了对花呗用户享有债权的效果,而这中间是不存在信贷关系在的,所以目前阶段,这部分是不需要上征信的。

第一类小贷公司,是需要上征信的。随着征信系统的发展,已经从初期的只对银行开放,进而全面扩展。这个扩展一个很大的方向,就是全面对接从事互联网贷款的小贷公司。而蚂蚁旗下的小贷公司,自然是首当其冲。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借呗一直以来都是要上征信的,而借呗就是互联网现金贷的一个模式。所以对于实际花呗背后使用小贷牌照的这部分用户,也是需要上征信的。

不管是小贷公司的花呗还是银行的花呗,在上征信之前,其实都是需要通过用户授权的。所以其实花呗要求用户授权这个事情,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早就已经有了。但是为什么最近忽然火了呢?财经麦田圈理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花呗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需要扩大上征信的范围了。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容易传上网上去,传的多了就火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去看了下自己的花呗,原来早就已经签约过了是一个道理。因为从花呗的角度上来说,使用和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收益是最高的(因为自己不用出钱,相当于是100%杠杆赚无成本无风险服务费),所以花呗早就已经把头部优质的一批客户先推介上征信给到金融机构去操作了。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花呗上不上征信还是可以选择的,为什么有些人要上,有些人不上。因为要上征信的,基本上是花呗觉得资信比较优良,然后推介给银行或者是用小贷公司操作的。而没有收到推介的,可能花呗评估下来不符合银行或者小贷准入门槛的,所以就不需要上征信。

不上征信只是暂时的,迟早全部都要上征信

就像上面说的,目前的征信系统发展,早就已经超过了最初设计的银行信贷审核的用途。因为里面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已经变成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个信用记录。而这个信用记录,会对越来越多的金融或者类金融的机构开放,并且同时会强制要求这些机构,将信息同步上报到征信系统当中。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整地展示一个人的全部信用记录。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商业保理这一类可以通过交易模式设计,完全实现类信贷效果的机构,一定是会被要求上征信的。而实际上,如果向圈内人士打听一下就知道,目前这个进程已经开始要逐渐落地了,而不仅仅是在理论探讨环节了。那么作为蚂蚁旗下,存量和增量资产双高的花呗资产,必然是会成为第一批上征信的。

所以可想而知,目前花呗可以选择性上征信,其实也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过程。仅仅是因为花呗背后的商业保理公司,目前还没有和征信系统对接完成,所以才会给用户一个选择的空间。一旦花呗全面对接征信,那么接下去就是所有的花呗用户都必须上征信了。

既然是作为一个金融类的产品,其实上征信也没有什么,或者可以说上征信是应该的。真正的问题是,这个征信怎么上,上了征信对于其他的金融类业务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才是很多人真正关心的问题。

作为这类和信用卡一样使用频率极度频繁的金融产品,如果按照每次使用的使用额度变化上报,那不仅仅是花掉一个用户征信的问题,估计连征信系统自己的数据库都吃不了这种这么高频的数据更新和修改,是特别容易出错的。所以像花呗这样的产品,数据的上报,只有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方式,那就是类似信用卡一样的上报方式,按照授信额度以及实际使用额度的定期上报(比如按月、季、半年等)。用这种方式上报的话,对于个人征信影响是最小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征信中显示有花呗背后的商业保理公司或者小贷公司的使用额度,对于诸如房贷、车贷或者银行的信用贷会不会有影响。想必像花呗这样用户群体极度庞大的产品,银行这类金融机构,是不可能将他们的用户作为一个负面评分项列示在内部评分卡上的。毕竟如果排除掉花呗的用户,银行这类金融机构可能就没什么业务可以做了。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不用担心花呗上征信对于个人将来的金融机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真正可能产生影响的,就是逾期甚至是坏账了。在原先的体系里,如果花呗逾期了,其实是不影响征信的,只会影响芝麻信用,而芝麻信用银行是不知道的。但是一旦花呗开始上征信以后,就不是同一回事了,花呗的任何逾期可能会花掉征信,并且成为将来房贷、车贷或者银行信用贷的巨大障碍,所以就需要更加小心了。

总结

之所以有不少用户收到了花呗要上征信的提示,而有些用户没有收到,其实仅仅是因为花呗背后所使用金融工具的不同而已。对于花呗实际上使用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的,都是需要上征信的群体,而对于使用商业保理产品的,就是不属于需要上征信的群体。但是这个状态也只是目前的状态而已,随着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相信不久以后,花呗就全部都要上征信了。只不过如果花呗的纪录保持良好的话,就算上了征信,对于个人的信用记录也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longfajr.com/info/235600.html

标签组:[金融] [银行] [花呗] [征信机构] [征信业务] [不上征信的贷款] [信贷] [征信体系] [银行系统

财经推荐文章